我得承认,现在看到“世界第一”这几个字,我心里已经掀不起太大波澜了。
有点麻,真的。
就好像你天天吃满汉全席,吃到最后,看见龙虾鲍鱼都只想问一句:“有拍黄瓜吗?”
咱们这“基建狂魔”的名号响了这么多年,隔三差五就整个大新闻,大家的阈值都被提得老高了。
但9月28号这天,有点不一样。
那天我正刷着手机,两条消息一前一后弹出来,直接把我那颗有点“审美疲劳”的心给炸回了原型。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脑子里好像有两拨人马,一拨在天上御剑飞行,另一拨在地下深处捣鼓黑科技,然后他们约好了在同一天交作业。
先说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家伙,花江峡谷大桥。
照片和视频铺天盖地,第一眼看过去,我真以为是科幻电影《沙丘》的废弃稿。
那哪是桥,那分明是一道悬在天际的银色缝合线,把地球一道深不见底的伤疤给硬生生꿰上了。
625米的高度,世界第一。
这是个啥概念?
你把东方明珠塔搬过去,往桥底下塞,尖儿都够不着桥面。
这桥通车前,峡谷两岸的百姓想走个亲戚,跟唐僧取经似的,得绕行俩小时山路,还得祈祷车别半路抛锚。
现在?
两分钟。
油门踩下去,打个哈欠的功夫,人已经到对岸了。
你说这玩意儿改变的是交通吗?
不,这改变的是时间和命运。
就在我还在为这物理层面的奇迹咂舌时,另一条新闻悄无声息地爬了上来,画风突变,直接把我拽进了另一个次元。
“我国全超导磁体实现35.1特斯拉稳态磁场。”
我知道,“特斯拉”这词儿现在特招摇,但这次跟马斯克没一毛钱关系。
这里的“特斯拉”是磁场单位。
35.1是个啥水平?
这么说吧,地球本身的磁场弱得跟个战五渣似的,只有0.00005特斯拉。
咱们这个,是地球的70万倍。
医院里最牛叉的核磁共振仪,撑死也就7到10特斯拉。
这已经不是弯道超车了,这是直接把赛道给搬走了,自己在上面玩儿。
最让我后背发麻的一点是——从材料到设备,百分之百,纯国产。
一个螺丝钉都不是外头的。
这话的分量,懂的都懂。
这些年我们听够了“卡脖子”这三个字,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现在,在这项技术上,我们终于可以把脖子伸直了,理直气壮地告诉某些人:这游戏,我们自己也能玩,而且玩得比你好。
所以你看,这两件事凑在一块儿,就特别有嚼头。
一个是有形的,一个劲儿地往上长,挑战物理世界的高度极限,把“天堑变通途”这句古话变成了现实Plus版。
另一个是无形的,一个劲儿地往里钻,探索物质世界的底层规律,在看不见的地方铸造国之重器。
一个面子,一个里子,凑齐了。
当然,总有那么些理中客会跳出来说:“有必要吗?为了个世界第一,花那么多钱?”
对,花江大峡谷这座桥,确实不是非建成“世界第一”不可。
但凡有第二条路,工程师们也不会选这条最难的。
绕路?
上百公里的经济账谁来算?
挖隧道?
那复杂到让地质学家想辞职的地质,谁敢碰?
所以,这个“第一”是被逼出来的,是无数种“不可能”里,硬生生杀出来的一条“唯一可能”。
至于那个35.1特斯拉的磁场,你说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了。
它能让未来的医疗影像看得比现在清楚几百倍,癌细胞刚冒个头就被揪出来。
它更是无数前沿科学的“发动机”,新材料、生物医药、量子计算,都指着它呢。
今天实验室里一个不起眼的数据,明天可能就是改变你我生活的一项颠覆性技术。
把这两件事连起来看,我看到的是一种很可怕的“双线操作”。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还聚焦在我们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的时候,在那些看不见的实验室里,另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早已悄然发生。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明面上拳脚功夫已臻化境,结果你一掀他底牌,发现他内功修为更是深不可测。
这才是让大洋彼岸某些人真正睡不着觉的地方。
他们不怕你高,不怕你快,就怕你既有“肌肉”,又有“大脑”,而且两样都是自己造的。
所以,与其说我们想让谁害怕,不如说我们只是在埋头做我们该做的事,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恐惧”本身。
所以啊,别麻木。
下回再看到这种新闻,多想一层。
这每一个“世界第一”背后,都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活得更有底气,更硬气。
深圳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