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诸如“松下”、“龟田”、“山本”和“犬养”等日本军人常见的姓氏,尤其是“山本”。例如,在《亮剑》中,晋绥军士兵骂山本的话一度成为热议的热点。然而,有一个日军姓氏在这些作品中却一直被避而不用,那就是“鸠山”。
这个背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鸠山家族的掌门人鸠山威一郎看到一些抗日剧中有“鸠山宪兵队队长”这样的角色出现,心中感到不满。鸠山家族认为,他们家族并没有参与侵华战争,于是他们便向中国政府,特别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申诉。鸠山家族到底有没有参与侵华?周恩来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这段历史。
鸠山威一郎向周恩来“申冤”
抗日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英勇的抗日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了中国电影和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黄泳江便根据抗日题材创作了电影《自有后来人》,而后八一制片厂也根据这部电影拍摄了《红灯记》。
展开剩余81%虽然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红灯记》,但在上世纪70年代,它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在京剧圈,堪称经典。这部电影在1970年一上映,就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热烈反响,席卷了大街小巷。影片中的剧情充满了抗战的血与火,其中涉及到的角色,如为了保护密电码英勇牺牲的李玉和,背叛祖国的叛徒王连举,以及冷酷无情的鸠山宪兵队队长,都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作为日本外务大臣,鸠山威一郎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在访问中国时,他特意观看了《红灯记》。然而,看完这部剧后,他感到震惊,因为剧中痛斥的反派角色居然与他的家族同名——鸠山。鸠山威一郎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强烈的冤屈感,随即便找到了周恩来总理,希望能为家族澄清名誉。
鸠山家族在日本的势力虽小,但鸠山威一郎在日本政治界声望极高,而当时他还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负责人。考虑到这一点,周恩来总理深知事情的复杂性,必须谨慎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激起鸠山家族的不满,甚至影响到中日的外交关系。
在会谈中,鸠山威一郎解释说:“在日本,姓鸠山的人不多,现在全家只有我一人。我查过家谱,二战期间,鸠山家族成员没有参与过战争,更不可能去侵略中国。”周恩来听后,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有朋友或许会问,如果鸠山家族没有侵华,那为何剧中的日本宪兵队长要取名为“鸠山”?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剧组对日本历史的了解不足。当时,剧组编剧并没有具体为宪兵队长起名,而是想着借用当时在日本政坛比较有名的人物姓氏,于是便选择了二战后曾担任日本首相的鸠山一郎的姓氏。然而,这显然是一次误解。
事实上,鸠山一郎并非反华分子,相反,他在日本政坛是个和平主义者,尤其是在二战前,他就因反对军国主义的东条英机而被迫辞去首相职务。鸠山一郎曾与张学良建立过密切联系,并希望通过政治手段缓和中日关系,甚至有传言称他在对外政策中曾与张学良达成“秘密协议”,以促使日本放缓侵略中国东北的步伐。
然而,由于战时日本政府的内斗,鸠山一郎最终被军部排挤出局。二战结束后,鸠山一郎重新回归政坛,担任日本首相,力求改善中日关系,压制军部的残余势力。这一段复杂的历史背景显然并不为剧组所知,导致了一个历史误会。
鸠山家族的冤屈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虽然没能及时改正剧中的“鸠山宪兵队长”姓氏,但中国此后的抗日剧中再也没有使用“鸠山”这一姓氏。至于为什么没有修改《红灯记》中的名字,主要是因为这部京剧已经影响广泛,改动已无意义。
时光到了2018年,鸠山家族的四代掌权人鸠山由纪夫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尽管《红灯记》中的反派依旧叫鸠山,但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在认真对待这段“历史插曲”。他也表示,之后的电影或电视剧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鸠山”的名字。
鸠山家族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家族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浓厚的亲中背景。鸠山家族一直以来对中国保持友好态度,甚至在历史上做出了许多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贡献。
鸠山家族的历史
鸠山家族的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末,鸠山和夫便凭借自己的才干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长,并成为早稻田大学的校长,标志着鸠山家族正式进入了政治舞台。鸠山和夫在担任众议院议长时,便积极推动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更值得一提的是,鸠山和夫在任期内,还让早稻田大学成为日本第一个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不乏鲁迅等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人物。
在1886年发生的长崎事件中,鸠山和夫作为当时的政界人物,主张尽早化解冲突,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他不仅成功平息了国内的愤怒情绪,还通过赔偿中国52500元来弥补损失,使得清朝政府认为这是一次外交胜利,并为此颁发了龙宝勋章。
鸠山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鸠山一郎,是一位坚定的反战派,二战期间他曾反对日本的战争扩张。由于坚决与东条英机抗衡,他在战争期间被迫辞职。战后,鸠山一郎重返政坛,开始着力缓和中日关系,并继续推进与中国的友好外交。
鸠山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是鸠山威一郎,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向周恩来“申冤”的人物。他在推动中日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鸠山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鸠山由纪夫则是现代日本政治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继承了家族的外交政策,在担任首相期间,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并曾为南京大屠杀的中国遇难者道歉,表达日本为当年侵华战争所犯下罪行的悔过之情。
鸠山家族对中国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在中日关系出现僵局的今天,鸠山家族的努力显得尤为珍贵。或许在未来,中日关系能够借此继续向前发展,鸠山家族的历史贡献也将被更加充分地评价。
发布于:天津市深圳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