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5年上半年,日本在台海事务上的军事介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其行动频率、介入深度及战略协同性均达到新高度。从日美联合作战计划曝光到日台军事勾连深化,从舰机常态化过航台湾海峡到舆论炒作制造“中国威胁论”,日本正通过多维手段强化在台海的军事存在,其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更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实质性威胁。以下从八大核心特点切入,系统剖析日本军事介入台海事务的战略逻辑与潜在风险。
一、日美联合作战计划曝光:台海危机成为日美军事协作“新靶点”
2025年4月6日,日本《产经新闻》首次披露2024年2月日美“利刃·2024”联合指挥所演习的核心内容,首次证实日美已将台海危机纳入正式联合作战想定。这场演习设定“解放军武统台湾并攻击驻日美军佐世保基地”的场景,将台海局势直接定义为威胁日本“存立危机事态”,并明确写入“应美方要求攻击台湾海峡解放军两栖舰队”的行动条款。日空自战斗机在演习中模拟发射空对舰导弹攻击运输舰,日陆自则针对“解放军登陆与那国岛”想定,向九州派遣支援部队强化西南诸岛防卫。
这一披露暴露出日美军事同盟的危险转向:其一,台海已成为日美联合军事行动的“预设战场”,打破了日本此前“台海局势不直接关联日本安全”的官方表述;其二,演习将日本西南诸岛防御与台海危机强行绑定,试图构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战略逻辑;其三,日美正实质性推进台海作战计划制定,演习结果直接作为作战计划参考材料,标志着两国军事协作向实战化迈出关键一步。日本前自卫队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坦言,此类演习“旨在为可能的台海冲突做好军事准备,确保日美行动无缝衔接”。
二、日台军事勾连升级:从幕后协调到前台介入的体制化突破
2025年3月起,日本前统合幕僚长岩崎茂正式就任台“行政院”政务顾问,任期一年,负责指导台军军备建设与作战训练。这一事件打破了日台“非官方关系”的伪装,标志着日本军事力量以“顾问”身份直接介入台军建设体系。岩崎茂任内推动的核心事项包括:协助台军制定“不对称作战”方案,指导台海军“海巡署”与自卫队的情报共享机制建设,以及策划日台“联合电子战训练”等。
与此同时,日台军事交流呈现“三化”特征:一是情报共享机制化,双方依托“日台安全保障对话”框架,已建立涵盖台海周边舰机动态、解放军演训信息的实时交换系统;二是联合作战准备前置化,日本自卫队西部方面队与台军“陆军第六军团”定期开展“电子战推演”,模拟战时信息链路协同;三是军事人员互动公开化,除岩崎茂外,日本退役将领访台频率较2024年增加3倍,6月更有前陆上幕僚长君冢荣治率团赴台,与台军高层就“西南诸岛与台湾防御协作”展开密谈。
这种深度勾连本质上是对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公然践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本前高官以“政务顾问”身份介入台军事务,“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蓄意破坏”。而日本政府对此类行为采取“默许纵容”态度,暴露其试图通过“代理人”手段干预台海的真实意图。
三、日舰过航台海常态化:从“个案行为”到“战略宣示”的质变
2025年上半年,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过航台湾海峡呈现“频次升高、规模扩大、联动增强”的显著特点。2月初,“秋月”号驱逐舰继2024年9月“涟”号后单独过航台海;6月12日,“高波”号驱逐舰由东海经台海南下南海,航行时长超10小时,并于14日与菲律宾海军开展联合训练,这是2024年9月以来日舰第三次过航台海。更值得警惕的是,2月10日至16日,美“约翰逊”号驱逐舰、加“渥太华”号护卫舰与日舰形成“同月过航小高峰”,6月18日英国“斯佩”号巡逻舰亦跟进过航,形成美日英加“四国联动”态势。
日本防卫相中谷元直言,此类行动是“展示不允许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意志”,其战略意图有三:一是试探中国对台海周边军事活动的反应底线,通过高频次过航制造“常态化”既成事实;二是强化与美盟国家的军事协同,将台海纳入“印太战略”军事协作框架;三是向台湾当局释放“安全承诺”信号,加剧台海局势紧张。中国国防部指出,日舰频繁过航台海“本质上是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蓄意破坏”。
从航行路线看,日舰过航已从单纯“穿越海峡”向“海峡-南海”连贯航行演变,6月“高波”号更在南海与菲军开展联合训练,形成“台海-南海”战略联动。这种行动模式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强化西南方向存在”的方针高度契合,标志着日本正将台海纳入其“印太安全网络”的关键节点。
四、日媒炒作“中国威胁”:数据造假与舆论煽风的双重操弄
2025年2月12日,《读卖新闻》宣称“赖清德上台后,解放军舰机台岛周边活动日均数量翻倍”,称军机从蔡英文时期的5架次增至10.6架次(2.1倍),军舰从5.2艘次增至8.1艘次(1.6倍);4月6日《产经新闻》则炒作“中国通过实战化演习慑压台湾”,歪曲描述2019年以来解放军舰机正常训练活动,将合法穿越海峡中线、进入台“防空识别区”渲染为“常态化威胁”,甚至刻意放大2025年4月“海峡雷霆-2025A”演习中火箭炮攻击模拟港口、航母封锁等课目,制造“军事攻台在即”的恐慌氛围。
这类报道存在三大逻辑谬误:其一,数据来源模糊,所谓“日均数量翻倍”未说明统计周期与验证方式,实为基于个别时段活动的夸大推断;其二,性质混淆,将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例行训练歪曲为“慑压行动”,忽视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军训练是主权范围内事务的本质;其三,时间线篡改,刻意将2019年以来的正常军事存在与“赖清德上台”强行关联,试图为日本介入台海制造“合理性”借口。
日本媒体的炒作本质上是为政府军事介入台海提供舆论铺垫。通过构建“中国威胁”叙事,一方面迎合美国“印太战略”的舆论需求,另一方面为日本扩军备战、突破和平宪法制造民意基础。中国国台办指出,日媒的虚假报道“完全是别有用心,其目的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为日本插手台海事务寻找借口”。
五、G7与欧盟联合发难:台海问题国际化的危险尝试
2025年4月6日,G7外长及欧盟高级代表就“海峡雷霆-2025A”演习发表联合声明,妄称中国环台岛军事演习“具挑衅性”,导致“两岸紧张升级”,宣称“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关切”。这是G7机制首次就台海问题发表针对性联合声明,也是欧盟首次深度介入台海议题,反映出日本推动台海问题国际化的战略图谋取得阶段性“成果”。
声明内容存在三大荒谬之处:其一,颠倒黑白,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军事训练污蔑为“挑衅”,忽视“台独”势力谋“独”挑衅才是台海紧张根源;其二,越俎代庖,将台海问题强行定义为“国际社会关切”,无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事实;其三,双重标准,对美日等国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活动视而不见,却对中国正常训练横加指责。
日本在幕后的推动作用尤为关键。据《朝日新闻》披露,日本外务省早在2024年底就开始协调G7国家,试图将台海议题纳入2025年广岛峰会公报。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成功拉拢部分西方国家形成“反华统一战线”,其下一步目标可能是推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介入台海事务,彻底虚化一个中国原则。
六、台美日民间兵推:虚构冲突场景的战略预演
2025年6月10日至11日,台湾“台北政经学院基金会”举办台美日首次“总长”级台海危机兵推,邀请美日台17名退役将领参与,包括美国前参联会主席马伦、日本前统合幕僚长岩崎茂等9名上将。兵推设定2030年台海冲突场景,从“大陆灰色地带袭扰”推演至“滩岸决战”和“全面攻台”,过程中出现“战机逃往日本冲绳基地”“台军退居二线让海巡队当炮灰”等荒诞建议,甚至有声音主张“识时务放下武器”。
这场兵推表面是“民间学术交流”,实则具有强烈的政治军事意涵:其一,参与人员均为退役高级将领,与所在国军方保持密切联系,兵推结果可能影响官方决策;其二,虚构2030年冲突场景,实质是为美日台未来十年军事协作制定“路线图”;其三,提出“战机逃往日本”等建议,暴露出日本试图将西南诸岛纳入“台军避难所”的战略构想,变相实现“台日军事一体化”。
中国国防部强调,台美日私下搞这种兵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干涉”。值得警惕的是,兵推中暴露的“台军战力虚弱”“依赖外部支援”等结论,可能促使日本加速对台军售,甚至推动“美日协防台湾”的实质性安排。
七、先岛群岛掩体建设:军事准备从“概念”走向“实体”
2025年6月23日,《日本经济新闻》披露,日本政府计划2025年底前拟定具体措施,在先岛群岛建设应对台海危机的长期避难掩体,其中距离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町预定2027年底开设,石垣市、宫古岛市等地也将陆续建设。掩体设计可收容200人,每人空间4.8平方米,能维持两周生存需求。
这一举措具有鲜明的军事战略指向:其一,选址紧邻台湾的与那国岛,意在构建“台海冲突前沿观察哨”,该岛已部署自卫队电子监听站,掩体建成后可作为战时指挥中枢;其二,“长期避难”的表述掩盖不了军事用途,掩体设计标准符合“战时人员掩蔽”需求,实质是为自卫队西南方面队预置前线据点;其三,建设时间表与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中“强化西南防御”的进度高度一致,2027年恰好是日本计划在与那国岛完成“沿岸监视部队”部署的年份。
日本政府声称掩体建设是“应对地区紧急事态”,但军事专家指出,与那国岛距台海冲突可能爆发的区域极近,此类设施明显服务于“介入台海”的军事准备。中国外交部表示,日本在靠近台湾的岛屿搞军事设施“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蓄意破坏”。
八、炒作“海警海军合作”:制造“灰色地带威胁论”的舆论陷阱
2025年6月16日,《产经新闻》妄称“中国海警强化与海军在台海周边的合作”,歪曲报道2024年10月“联合利剑-2024B”演习中17艘海军舰艇与17艘海警舰的协同训练,以及2025年4月“海峡雷霆-2025A”中海警舰的“临检拿捕”训练,甚至宣称“海警与海上民兵合作开展灰色地带作战”。
这种报道完全是颠倒黑白:其一,中国海警作为行政执法力量,与海军的协同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常安排,不存在所谓“灰色地带作战”;其二,海上民兵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防卫力量,参与正常训练是行使自卫权利,而非日本渲染的“准军事行动”;其三,日本刻意将中国合法执法行动妖魔化,本质是为自身在台海周边的军事部署寻找借口,同时为推动修改《海上保安厅法》、强化海警武装化制造舆论。
事实上,日本海上保安厅近年来不断强化装备建设,已配备多艘万吨级巡逻舰,并与自卫队建立“情报共享与行动协调”机制,其军事化程度远超中国海警。日本炒作“中国海警威胁”,纯属贼喊捉贼的舆论操弄。
结语
战略本质与风险研判:日本介入台海的“三重图谋”
综合分析2025年上半年日本在台海的军事动向,其战略本质可归结为“三重图谋”:一是“借美谋势”,通过深度绑定美国台海战略,提升自身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借机突破和平宪法束缚,实现军事正常化;二是“以台制华”,将台海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抓手”,通过强化台日军事勾连,消耗中国战略资源,迟滞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三是“扩权亚太”,以介入台海为跳板,将影响力延伸至南海、印太地区,构建“对华包围圈”,重塑地区安全秩序。
这种行为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首先,日美军事同盟在台海的实质化协作,可能打破两岸力量平衡,刺激“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升高冲突风险;其次,日本在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与台海危机强行绑定,可能导致“擦枪走火”的连锁反应,将地区国家拖入战乱;最后,日本推动台海问题国际化,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共识,可能引发国际秩序的混乱。
中国必须对日本的危险动向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应强化军事斗争准备,针对日美可能的介入场景制定周密应对方案,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果断捍卫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应深化国际沟通,揭露日本介入台海的真实意图,争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同时,需加大对“台独”势力的震慑力度,切断日台军事勾连的所有渠道。
历史早已证明,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径都将遭到彻底失败,任何插手台海事务的外部势力都将付出惨痛代价。日本若执迷不悟,继续在错误道路上狂奔,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在于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坚决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的勾连活动。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都必将遭到正义的审判。
深圳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