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华盛顿抛出诱人交易:只要中国在稀土上让步,关税休战期可延长。
但这笔看似慷慨的交易,实则暴露了美国在供应链上的焦灼与无奈,面对中国手中的稀土王牌,华盛顿的策略恐难奏效。
这不仅是贸易较量,更是全球产业命脉的战略博弈,谁是真正赢家?
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递过来一个橄榄枝,提议说只要中方能高抬贵手,暂缓实施稀土出口管制,那中美之间悬而未决的关税休战期就可以顺延。
这个顺延的期限,美方暗示说可以是三个月,甚至更长,听起来像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但另一边,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却放出狠话,警告若中方不识抬举,一场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风暴可能提前降临。
这套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戏码,我们并不陌生,特朗普总统就曾挥舞过100%关税的大棒,想以此威慑中方,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
副总统万斯也曾宣称,美方手里的筹码远比中方多,可这一次,美方看似慷慨的让步,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盘算?他们手中的筹码,还真有那么硬气吗?
故事还得从今年五月说起,当时中美在日内瓦磋商后,同意暂停部分关税90天,如今这个期限在11月10日即将到期,时间不多了,新一轮的较量,其实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关税这把刀先伤了自己
美方拿来做交易的核心筹码——关税,如今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剑刃正越来越清晰地朝向自己,与其说是对外的长臂管辖,不如说是对内的经济反噬。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回顾第一轮关税摩擦,特朗普在四月上旬高调宣战,结果不到半个月,随着美债、美元、美股市场接连崩盘,美方就不得不主动寻求重回谈判桌。
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证明了这种极限施压的脆弱性。
最近当100%关税的威胁再次被提起时,市场的反应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标普500指数应声下跌2.1%,像波音、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巨头,市值瞬间蒸发掉上百亿美元。
市场的这种过敏反应说明,关税大棒的威慑力正在被严重透支。
更要命的是这种代价最终会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耶鲁大学的预算实验室算过一笔账,持续的关税摩擦,将让每个美国家庭的年均支出凭空增加2400美元。
高盛集团的预测则更为具体,他们估计到年底,消费者直接承担的关税成本比例将攀升至55%。
在选举节点日益临近的当下,物价上涨这个议题,足以触动每一位选民最敏感的神经,因此延长关税豁免期,与其说是美方给中方的恩赐,不如说是稳定自身经济预期、安抚国内情绪的刚需。
把一个自己别无选择的自救行为,包装成一个可以交换巨大利益的筹码,这本身就暴露了美方在谈判桌上,能打的牌已经越来越少了。
中国手里的牌精准又致命
与美国大开大合的关税武器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反制措施,展现出一种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和战略性,这不仅仅是贸易反制,更是对全球供应链规则的重塑。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就是这套精准打法的核心,第61号公告划定了一条极为精妙的红线:任何对外出口的商品,只要其中源自中国的稀土物项价值占比达到0.1%,就必须获得中方许可。
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却直接封死了所有试图通过第三国,比如巴基斯坦或哈萨克斯坦,来绕道采购稀土的后门,它为全球高科技产品的供应链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标准。
而第62号公告则更进一步,将稀土的开采、冶炼、磁材制造乃至回收利用等一整套关键技术,都纳入了出口管制的范畴,这等于是在产业链的上游和核心技术环节,同时拉起了闸门。
这一套组合拳的威力有多大?看看五角大楼的报告就知道了,一架F-35战斗机,需要大约400公斤的稀土永磁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的核潜艇,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惊人的4.6吨,可以说美国最尖端的武器系统,其命脉就捏在中国手中。
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比如芒廷帕斯矿,但问题在于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基本放弃了本土的冶炼加工产业。
挖出来的矿石,依旧要乖乖运到中国来加工,想要重建一套独立的供应链,没个五年以上的时间和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根本是天方夜谭。
除了这张已经亮出来的稀土王牌,中方手中似乎还握着一张尚未动用的底牌——制药原料,美国约有8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41%的关键起始材料源自中国,更有近700种原料药的某种化学原料,完全依赖中国供应。
一旦这张牌被打出,其冲击力将远超经济层面,直接触及美国的民生根本与社会稳定,中方的筹码,根植于其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结构性地位。
桌子下面才是真战场
如果我们只盯着台面上的关税和稀土,那就错过了这场博弈真正的焦点,在谈判桌底下,双方都有着不愿轻易示人的非卖品和隐藏的战略议程。
美方在谈判中有意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其近期推出的“50%穿透规则”的股权穿透制裁,这才是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围堵的升级版武器。
该规则通过一种连坐式的封锁网络,将实体清单上企业的控股子公司及关联企业全部纳入打击范围,其目标直指中国的芯片和人工智能产业。
这才是美方不愿放弃的核心战略资产,是其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真正杀手锏,相比之下一个本就难以为继的关税政策,自然显得无足轻重。
面对美方系统性的科技绞杀,中国的回应也同样是系统性的,除了稀土管制,中方近期还对部分依赖中国港口的美籍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并对高通公司未经申报就收购的行为,正式进行立案调查。
这些看似分散的动作,实际上构成了一套覆盖科技、海运等多个维度的组合拳,它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中国的反击绝非单点回应,而是有决心、有能力在多个战线奉陪到底。
这种根本性的分歧,也体现在双方的外交话语上,美国财长贝森特一面抨击中国的稀土管制是对抗全世界,一面又炒作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的老议题,甚至歪曲事实称中国谈判代表李成钢近期访美是不请自来。
而中方则清晰回应,商务部澄清李成钢访美是为落实元首共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强调,稀土出口管制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这种话语的交锋,背后是双方对这场冲突性质截然不同的定义。
美方希望用一个自己都快扛不住的关税政策,去换取中国在核心战略工具上的让步,同时保留自己真正的科技杀手锏,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算盘,打得实在是太响了。
结语
面对美方抛出的所谓交易,中方至今未予置评,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清晰的态度。因为这场博弈的核心,已经不再是谁能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而是谁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来定义新的游戏规则。
美国若不改变其固有的霸权思维,不放弃极限施压的谈判方式,不正视中国手中握有的结构性权力,那么任何看似精明的交易提议,都注定是徒劳的。
中方已经说得很明白,“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球再一次被踢到了美方脚下,但这一次比赛的场地和规则,似乎都已悄然改变。
信息来源
深圳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