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哺乳期甲状腺疾病患者为何不能随意停药?—— 停药的双重风险 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桥本甲状腺炎等)在哺乳期并非 “暂停治疗期”,随意停药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双重危害:对妈妈的危害:若为甲减患者,停药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骤降,引发乏力、怕冷、情绪低落等症状加重,还可能增加产后抑郁、贫血、乳汁分泌减少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脏功能,诱发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若为甲亢患者,停药会导致甲状腺激素过量,出现心慌、手抖、多汗、体重快速下降等症状,还可能诱发甲亢危象,危及生命安全。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的甲状腺在出生后数月内尚未发育成熟,其生长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依赖妈妈通过乳汁传递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是 T4)。若妈妈因甲减停药导致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和身体生长,增加宝宝未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若妈妈因甲亢未控制好,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导致宝宝出现烦躁、哭闹、体重增长缓慢、心率加快等问题。 一,哺乳期能吃的甲状腺药物有哪些?—— 安全药物的 “首选清单” 1.左甲状腺素钠片(如优甲乐):这是哺乳期甲减患者的首选药物,其成分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一致,进入人体后能精准补充激素缺口,且乳汁中药物浓度极低(仅为妈妈血药浓度的 0.02%-0.05%),宝宝通过母乳摄入的剂量远低于治疗剂量,不会对宝宝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注意事项:需在早餐前 1 小时空腹服用,避免与牛奶、豆浆、铁剂等食物或药物同服,以免影响吸收;剂量需根据妈妈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如 TSH、FT3、FT4)结果调整,不可自行增减。 2.丙硫氧嘧啶(PTU):这是哺乳期甲亢患者的首选药物(若对 PTU 不耐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但需严格控制剂量)。PTU 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较少,且宝宝的肝脏能快速代谢药物,只要妈妈遵医嘱服用常规剂量(一般每日不超过 300mg),宝宝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极低。注意事项:需定期复查妈妈的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服药期间若宝宝出现皮疹、腹泻、嗜睡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 二,哺乳期服药的关键注意事项 —— 让用药更安全、更有效 1.严格遵医嘱,不自行调整剂量:哺乳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因哺乳、情绪、睡眠等因素波动,妈妈需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TSH、FT3、FT4),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激素水平维持在 “哺乳期安全范围”(甲减患者 TSH 建议控制在 0.2-3.0mIU/L,甲亢患者 TSH 建议控制在 0.1-2.0mIU/L)。 2.选择 “乳汁浓度低” 的药物,避开禁忌药:绝对避免使用放射性碘 131 治疗(哺乳期禁用,会通过乳汁损伤宝宝甲状腺);甲亢患者应优先选择 PTU,而非甲巯咪唑(甲巯咪唑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常规剂量下风险略高于 PTU);甲减患者不可用 “甲状腺片”(成分复杂,含 T3 和 T4,剂量不易控制,乳汁中浓度波动大),需用左甲状腺素钠片。 3.服药时间与哺乳时间错开,减少宝宝摄入:左甲状腺素钠片:建议早餐前 1 小时服用,服药后 1-2 小时再哺乳,此时药物已基本被妈妈身体吸收,乳汁中药物浓度最低。丙硫氧嘧啶:建议分次服用(如每日 3 次,每次 100mg),可在哺乳后立即服药,让药物在下次哺乳前有足够时间代谢,降低乳汁中的药物含量。 4.关注宝宝的 “异常信号”,定期监测:服药期间,妈妈需留意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是否正常增长(每月增长 0.5-1kg 为正常)、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避免过度哭闹或嗜睡)、大便是否规律(避免长期腹泻或便秘)。若宝宝出现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检查宝宝的甲状腺功能(通过足跟血或静脉血检测,安全无伤害),排除药物影响。
展开剩余20%哺乳期甲状腺疾病患者无需因 “担心药物影响宝宝” 而盲目停药,科学用药才是对母婴健康的最大保障。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丙硫氧嘧啶)、严格控制剂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并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信号,就能在稳定自身病情的同时,给宝宝提供安全的母乳喂养。
最后提醒:若你正处于哺乳期且患有甲状腺疾病,或对当前用药有疑问,务必及时咨询内分泌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获取 “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切勿轻信 “哺乳期不能吃药” 的谣言,以免延误病情,影响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发布于:北京市深圳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